更加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

来源:财经时评网  发布时间:2023-06-01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经济大局。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本期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赖德胜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抓住稳就业的重中之重

如何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国家出台了哪些政策稳定和扩大青年人就业?

赖德胜: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好的就业会带来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都是家庭的希望,承载着家庭的梦想和荣光。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于增进家庭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基础性作用。

泉州新闻网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决定创新的因素有很多,人力资本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本较高的群体,是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每年增加数以千万计的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底气所在。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新变化。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今年将达到创纪录的1158万人,而2023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达1662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群在其中占比较大。现在高校毕业生大部分是“00后”,其就业期望与父辈有很大不同,对就业岗位有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自20世纪末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专业结构发生变化,突出表现为理工农医类专业毕业生占比大幅下降,从扩招之初的67%左右下降到目前的47%左右,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占比则大幅提高。同时,高校毕业生性别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实现了教育性别差距逆转,女性占比超过男性。近几年由于新冠疫情、国际经贸环境变化等原因,经济增长面临多重压力,有些企业推迟或减少招聘,或者由于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招聘结构发生变化。由于供需两端都发生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较3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但16岁至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达20.4%,较3月提高0.8个百分点,创2018年有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

沧州新闻网

较高失业率意味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如果失业持续时间较长,将导致诸多社会问题。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

多渠道拓宽就业岗位供给。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经济发展是根本,各行业各部门开拓更多岗位是前提。国家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2022年5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指导企业规范发布招聘信息,推进公开招聘;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社区专职工作岗位出现空缺要优先招用或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专门招用高校毕业生;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 临沂新闻网

多手段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供需信息的匹配效率,国家有关部委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不间断组织企业招聘活动。人社部实施“职引未来”系列招聘行动,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专项活动,做到月月有招聘、周周有专场。今年4月,工信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的通知》,提出活动期间,有关部门协调组织开展线下入校招聘、线上直播带岗等活动,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中小企业参与招聘活动。高校作为培养单位,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指导,增强毕业生就业搜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毕业生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提供各种支持。 济南科教网

多途径优化求职就业手续。《通知》指出,稳妥有序推动取消就业报到证,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推进体检结果互认,对基本健康体检项目,高校毕业生近6个月内已在合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的,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要求重复体检等。

多方面加强对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教育部指导各地高校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帮扶工作台账,并至少为每一名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精准推送3个以上岗位,力争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就业。困难群体中残疾高校毕业生是特殊困难群体,2022年发布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要实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建立“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台账,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 国内资讯网

毕业生就业创业呈现新特点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岳昌君(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2022年首次超过1000万人,达到1076万人,2023年将达到1158万人,供给规模再次刷新历史新高。分析北京大学开展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如下发展变化趋势。

从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情况看,市场需求变化和政策调节的影响显著。2021年就业难度继续增加,总体落实率比疫情前的2019年降低3.7个百分点。其中单位就业比例不足三分之一,比2019年降低5.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人才“蓄水池”作用显著,扩招政策使得升学比例比2019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二战考研”比例自2013年持续增加,由2013年的2.0%上升至2021年的5.3%。“慢就业”现象凸显,“其他暂不就业”比例自2015年持续增加,由2015年的1.3%上升至2021年的2.6%。 安徽新闻网

从客观收入反映的就业质量看,学历对起薪的影响显著,教育的个人收益仍较可观。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中位数分别为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从主观满意度反映的就业质量看,就业总体满意度较高。近八成毕业生对自己找到的工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但相比2019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

从就业分布看,非均衡化的特点显著。大中城市是毕业生的主要去向,2021年的比例为82.1%;教育、制造、IT、金融、科技成为最主要的行业选择,合计占比为58.6%;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吸纳了60.2%的毕业生;技术类岗位一枝独秀,比例为44.6%,其次是办事人员、管理、服务岗位,比例分别为16.3%、11.6%和9.9%。

长治资讯网

从学用结合情况看,学历匹配程度较高。2021年适度教育比例为73.7%,与2019年相比基本稳定;“学非所用”的现象增加,2021年专业对口的比例为60.5%,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

从求职意愿看,基础因素的影响大。毕业生更加看重发展前景、经济因素和工作稳定,从排序上看,2021年发展前景、福利待遇、经济收入和工作稳定位居前4位。

从求职渠道看,学校的优势明显。2021年一半毕业生通过学校找到工作,尽管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但真正通过网络招聘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不足两成。此外,企业和亲朋好友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从用人单位需求看,工作能力、实习经历、求职技巧等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因素最重要,学历、学校名气、学习成绩、专业等与高等教育直接相关因素的重要性居中,2021年,学历的重要性上升明显。

高校毕业生创业情况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历次调查中,应届毕业生创业比例一直较低,毕业即创业是少数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条件毕业生的事情。二是创业群体较优秀,从能力增值和学习时长看,创业群体均排第2位,仅次于出国出境毕业生。三是创业教育课程的参与率不高,2021年略高于四成,“双一流”高校的参与率最低。四是创业教育课程质量较好,97.2%的学生认为有帮助,53.9%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和帮助较大。五是创业知识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创业风险和创业机会的了解。六是影响自主创业的主要障碍为社会关系和创业资金。七是创业者家庭背景主要为中小城市、父母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家庭。

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自2007年14.2%的高位总体下行至2022年3.0%。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部分毕业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第三,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城市差异、城乡差异、居民收入差异等较大。地区差异既表现为东西差异,又表现为南北差异,从2011年至2021年分地区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增量来看,东部地区比例超过六成,前6位省(区、市)均来自南方地区。第四,高等教育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从院校提供的学习条件和机会看,与专业和就业相关的指标评分较差,学生评价最低的4项分别是校外实习机会、跨学科学习、专业转换机会、就业指导。从学生能力的增值情况看,在经济全球化、数字化、创新化等市场需求大的指标上供给不足,知识导向应该转为能力导向。在34项指标中,得分最低的6项依次为:财经素养能力、外语能力、对复杂的社会组织和技术系统的了解、国际视野、计算机能力、创新能力。第五,高校毕业生供给数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供给质量有待提高。第六,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需转变,非标准就业或灵活就业成为大势所趋。 国际热点网

打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通道

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市场适配度,使高校与市场更加紧密结合?

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业领域专家库成员):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市场适配度是一个关键环节。事实上,就业能力弱,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不高,即使是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也有不少由于所学知识不够扎实,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特别是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成为用人单位不予录用的对象。

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教育体系仍未摆脱学历教育、课本教育的束缚,高校专业设置没能跟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强调课本知识、忽略实践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少大学生走出校门后,除了一纸文凭外,没有一技之长,动手能力差,影响了自身适应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短板明显,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加强职业教育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职业教育的规模有了明显增长,但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缺口。职业教育在不少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存在生源质量差、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吉林新闻网

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市场适配度,各地进行了诸多探索,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努力打通高校与市场之间的通道,找到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结合点。部分高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变化,重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和调整方面更加灵活及时。

为拓宽学生个性发展渠道,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增强高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一些高校相继开设职业教育类微专业。即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之外,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需求,提升某一领域的核心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及其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解决大学专业设置与新形势下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适配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产教结合,聘请企业家或有经验的创业人员现场教学,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增强大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微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需修完该微专业的4门课程,共计10个学分,目的是助力有志加入国际组织工作的在校大学生在完成自身专业修读的同时,拥有进入国际组织工作的能力及应聘的基本条件。山东大学开设微专业,旨在衔接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专业培养方案与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度,课程设置一般具有高阶性、交叉性和挑战度。事实证明,微专业不仅有利于打通普通高校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还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职业竞争力,值得在普通高校中推广。 城市商业网

此外,一些职业院校设置的小龙虾学院、热干面研究院、奢侈品管理专业等,这些新涌现出的极具个性化的职业教育学院和专业,甫一面世就受到市场热捧,许多毕业生尚未毕业就被提前预订一空,薪酬待遇自然也水涨船高。

创新培养模式,打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直通道”。积极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定向式培训等模式,使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之间无缝对接,降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搜寻成本,提高求职就业效率。建立健全企业参与高等院校办学的长效机制,加快实验实训基地平台建设,加强劳动教育,增强大学生动手能力。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做法不仅限于职业院校,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来讲同样适用。合肥工业大学在2023年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增加订单式招生和定向式培养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一些企业主动与高校联系,合作培养急需的人才。此外,提高在用人单位实习、见习高校毕业生的留用比例,也是增强供需双方对接的有效途径。 明光新闻网

营造敢闯敢创良好生态

各地在服务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方面形成了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陈云(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高校毕业生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基础,创业愿望强烈,创新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实践,善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从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情况看,每年约几十万应届毕业生直接通过创业实现就业,每个创业项目还能直接带动更多人就业。虽然创业人数占应届毕业生总量的比例不是很高,但其引领和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支持毕业生创业并带动就业,既是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效渠道,也是发挥我国人才优势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创业活动是一项需要各种资源要素高度融合、创业者充分发挥创业精神的复杂社会活动。高校毕业生创业,具有一般创业活动的基本特点,也有突出特色,还面临一些特有问题,如创业自主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核心要素尚不成熟,职业发展和长期规划尚不清晰、创业能力不足、创业资金等资源匮乏、创业项目选择困难、社会经验欠缺、对创办经营企业和市场环境的实际运行情况了解不深、家庭支持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等。创业维艰,不仅需要创业者个体的持续努力,也需要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和政策服务加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和服务支持,有利于鼓励和支持更多拥有创业愿望与创业实践的毕业生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真正实现自己的创业和人生梦想。

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服务措施,持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2021年《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2022年《关于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强化对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劳动者创业支持力度,基本形成了覆盖创业主体全对象、创业活动全要素、创业发展全过程的政策和服务体系框架,包括创业环境优化、创业主体培育、创业资源供给、创业活动服务、创业风险保障等,在不同层面和创业活动阶段,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针对性支持和服务。

营造优良创业环境,优化创业公共服务效能。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和新业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优化敢闯敢创的良好创业生态,营造有利于各类创业者的宏观经济社会条件和治理环境。各地踊跃创建创业型城市,提出打造各式各样的“创响”品牌,营造青年创新创业氛围。相关职能部门、学校和机构组织开展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等,培育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搭建创业交流平台。 保险新闻网

建立公共创业服务平台,构建一体化服务机制。建立公共创业服务标准,拓展创业服务内容,集聚各方优质创业服务资源,构建创业信息发布、业务咨询、能力培养、指导帮扶、孵化服务、融资支持、活动组织等一体化服务机制,强化培训、资金、场地、用工等政策扶持。建设完善各类公共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等载体,共享发布创业项目、孵化场地、仪器设备等信息,为毕业生与创业资源搭建资源整合平台。在公共服务上推行当场办、一次办、限时办、集中办、就近办、网上办、异地办等各种便捷服务方式,提升经营主体登记和服务便利程度。江西等地开辟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简化创业贷款审批流程及申请资料,推广移动端线上申办平台等为毕业生创业提供便捷服务。贵州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自主创业补贴、场所租赁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扶持,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奖项目给予不同额度的无偿资助。云南出台加快提升创新创业活力政策,提出在2025年底前,实现省级以上双创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在省级本科院校全覆盖,对大学生、农民工、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全覆盖。

打造贯穿创业全过程的创业服务链。以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和创业活动为对象,提供全过程针对性服务,提升毕业生创业能力和效果。在创业前,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特征和创业活动特征,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商业实战模拟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培育毕业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基础知识能力。江苏组织实施创业培训进高校、进职校、进技校“三进”活动,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在创业中和创业后,组织各种项目评选、路演、竞赛,开展创业能力培训,组织创业导师团队对毕业生进行分类指导,提供项目遴选、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资源整合、政策扶持、交流平台等支持。对创业后发展阶段的毕业生创业者“送上马、扶一程”,继续提供创业能力提升、创业导师指导、风险投资、信用贷款等支持,对创业遇挫或失败的创业者提供风险保障。多地组织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赋能行动,为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针对不同创业阶段开展“创办你的企业”“改善你的企业”“扩大你的企业”培训,为毕业生实施创业行动、提高创业成功率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臧梦雅)

钱诚: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公共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更多

2023-06-01

张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抓好五个坚持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问题。会议更多

2023-06-01

魏琪嘉:为什么强调优化生产力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更多

2023-06-01

都阳: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问题是事关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口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更多

2023-06-01

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

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为年度主题的2023中关村论坛,是一场群贤毕至的科技创新盛宴。今年的论坛邀请了包括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全球近120位顶尖专家参会。全球各领域的顶级科学家更多

2023-06-01

中经评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应规划先行

2021年,我国首次明确了国家层面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国家住房保障体系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其中的“重头戏”,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更多

2023-06-01

魏琪嘉:把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方向

不久前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从整个经济体系的角度看,现代化产业更多

2023-06-01

绿色消费应有更宽广视野

当前,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既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更多

2023-06-01

数量的快速增长折射经济活力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了一组数据:一季度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503万户,同比增长14.3%。两位数的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增长的绝对数量也是远超疫情前同期水平。2019年一季度,全国更多

2023-06-01

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

“要加快推进第二批北京市属行政企事业单位迁入副中心,腾出的空间主要用于加强对首都核心功能的服务保障”“继续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化、法更多

2023-06-01

追梦星辰大海,致敬中国航天!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9次发射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更多

2023-06-01

为农机跨区作业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夏收在即,河南南阳某高速路口滞留上百台收割机的事件引发舆论关注。经过当地有关部门协商,收割机得以放行。这次事件只是个例,不是普遍现象。各地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为农更多

2023-06-01
友情链接: 深圳公司法律师 重庆刑事律师网 南京刑事律师网 成都刑事律师网 成都离婚律师网 深圳离婚律师网 广州离婚律师网 西安离婚律师网 杭州交通律师 上海交通律师 深圳交通律师 武汉交通律师 苏州合同律师 杭州公司法律师 上海公司法律师 重庆公司法律师 武汉公司法律师 西安资讯网 上海知识产权律师 成都知识产权律师 深圳知识产权律师 广州知识产权律师 武汉知识产权律师 西安知识产权律师 苏州知识产权律师 南京劳动纠纷律师 上海劳动纠纷律师 重庆劳动纠纷律师 西安劳动纠纷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