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实现“种牙自由”还有多远?

来源:财经时评网  发布时间:2023-01-17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改革,就是在攻克一个个“史上最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在平衡种植牙的供需中充分满足患者需求,保证质价相符,人们就能少一些“望牙兴叹”。

“不看牙,牙疼;看完牙,心疼。”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感觉有望成为历史了。近日,口腔种植体系统(以下简称“种植牙”)集中带量采购在四川开标,39家企业产品拟中选,拟中选产品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平均降幅达55%。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首个医保目录外高值耗材种类进行集采。

集中带量采购,也就是国家“团购”,冀望通过“拼着买”把商品价格“打下去”。以往的集采,可谓“收获颇丰”。比如,2020年,国家组织首次高值医用耗材冠脉支架集采,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实践证明,“以价换市”比较符合各方利益需求,这套运行模式也可以啃一啃种植牙这个“硬骨头”。 天津消费网

种牙贵,不仅是种植体等材料贵,手术和修复治疗等费用也占据很大一部分。种植牙市场化程度高,民营医疗机构约占80%的市场份额,如果不能动员更多民营医疗机构参加,可能难以取得足够的量价博弈效果。另外,“天价”的市场费用也让投机者觊觎。一些不良商家抓住“商机”,用虚假补贴或低价欺骗患者,在患者治疗期间使用劣质甚至不合格的种植体“捞钱”。多种因素累积下,此次种植牙集采也被称为“史上最难集采”。

改革,就是在攻克一个个“史上最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目前,效果正不断显现——集采前价格较高的士卓曼、登士柏、诺保科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中位价5000元左右降至1850元左右,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奥齿泰、登腾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中位价1500元左右降至770元左右。针对公众反映“种牙”之后还有很多配套产品需要一起购买,担心集采后是否会“按下葫芦浮起瓢”的问题,这次种植牙集采的方式是多部件组合成套采购,种植体产品系统包括种植体、修复基台、配件包,以防范部分部件因未中标而短缺或因未纳入集采而涨价。 中新评论网

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人们“种牙自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实惠何时落地。根据以往经验,在中选之后,可能还要给企业两三个月的准备期,因此大家还需要一些耐心才行。又如,未来种植牙的需求必然进一步提升,降低手术失败率、保证患者的就医体验,也有赖于医生进一步加强学习,在诊疗过程中以合适为导向,选择最适合患者、自己操作最熟悉的品牌型号产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

为了推进此次集采效果扎实落地,各地医保部门要做好后续的价格监测工作。对于民营医疗机构,还要建立价格预警机制,通过及时的信息披露等办法,引导民营医疗机构落实此次集采。当然,提高执行的质量,还在于实现好各方的利益平衡。追求降价的同时,既要尊重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也要体现生产企业的产品研发价值。只有科学合理地构建种植牙市场,才能给各方增添信心。 宏观经济网

集采,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看病的需求侧,一头连着医药产业和医疗服务的供给侧。在平衡种植牙的供需中充分满足患者需求,保证质价相符,人们就能少一些“望牙兴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根除种牙“消费痛感”迫不及待

种植牙集采,能否还你“一口好牙梦”

(责任编辑:李焱)

“约法三章”强化股东出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日前公开征求意见。草案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对股东的出资责任进行了进一步强化。这将更好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用法治化更多

2023-01-17

期待继续“双向奔赴”

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与在华外资企业加强合作,共渡难关,创造了引人瞩目的发展成就。2023年,中国和外资企业都有充足理由继续“双向奔赴”,进一步实现合作共赢。更多

2023-01-17

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近期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提出要“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并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多

2023-01-17

促进科技与资本更好融合

A股市场融资结构正不断优化。数据显示,2022年沪深两市共有341家企业首发上市,融资额创历史新高,其中科创板、创业板成为IPO的主力军,融资额分别达2520.44亿元、1796.36亿元。这既是我国经更多

2023-01-17

量质齐升拓宽快递赛道

近期有媒体报道快递开启了春节涨价模式,与此同时,对于包裹积压、快递配送慢的讨论也时常见诸社交媒体和微信群。能不能让配送效率和快递企业利益达到最佳平衡点,考验企业智慧和政更多

2023-01-17

消费与就业互促共进

展望2023年,稳就业迎来利好预期。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各地纷纷推出多项促进消费的具体措施。消费环境的回暖将积极带动就业岗位和就业人数的增更多

2023-01-17

务实合作是对华交往正道

近来,海外多位专家学者在媒体刊文,呼吁客观、公正、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反对个别国家政府和部分政客听信煽动、盲目反华。这反映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希望相关更多

2023-01-17

年终大促要更有诚意

年终岁尾,年货市场消费红火。各大商家开启促销模式,全力争取完成年度业绩。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商家营销手段套路满满,显得不够“诚意”。 具体来看,除了先涨价后打折、过度包装更多

2023-01-17

消费市场复苏向好

2022年消费市场价格运行总体平稳,为消费升级和创新营造了稳定的市场环境,汽车置换和升级、线上新型消费等一批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涌现。展望2023年,一揽子政策陆续发力将为消费复苏注入更多

2023-01-17

“市场+政府”服务有力又暖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更多

2023-01-17

以高质量投资促高质量发展

岁末年初,多地新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相继亮相,重大项目密集开工,以实干稳经济促发展。1月3日,四川省2023年第一季度423个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总投资7483.7亿元;1月8日,福建厦门92个重大更多

2023-01-17

外资缘何加码中国保险

随着我国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外资保险巨头正持续加大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布局力度。 去年以来,德国安顾、美国保德信、西班牙曼福再保险公司等多家国际知名保险公司通过收更多

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