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全:如何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

来源:财经时评网  发布时间:2023-01-18 

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要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是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首先,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具有整体效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增强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动力的基础与支撑。要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做好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围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组织实施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并强化协同攻关,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支持力度。面向产业需求,在农业科技竞争性领域、产业化应用等环节更多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优化国家与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和涉农企业的定位和布局。各类主体按梯次分明要求,在农业重大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让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主体,通过规模化、专业化协作有序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解决低水平重复问题;另一方面,让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主体,以企业和产业需求为动力,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问题。 社会新闻网

其次,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保障。要加强农业科技基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要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在基础理论、机理机制和工具方法研究上早日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前沿领域战略布局,重点围绕种源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攻关,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前瞻部署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重点加快动植物高效生物育种技术、合成生物技术、微生物组学技术、农业生物质工程技术和智慧农业技术等颠覆性农业技术领域研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打通关键堵点。依托重大农业科技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整合农业领域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的优势科研资源、顶尖人才,创新联合攻关机制,加大重大原始创新。 广东民生网

再次,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科技成果只有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评价、人才考核和资源配置机制。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人才建设,加快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军人才,重点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建设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资本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科技服务可及性,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技推广机构作用,加快培育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主体,构建纵横交织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网络,为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广覆盖、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服务,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中国动态网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刘长全)

(责任编辑:武晓娟)

辛贤:加快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更多

2023-01-18

刘宗巍:车企有必要自建供应链吗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整车企业通过采取自建供应链的方式,应对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货稳定性下降等带来的挑战。比如,宝马、广汽、蔚来等车企均投入重资建设自己的电池项更多

2023-01-18

提前谋划应对春节用工荒

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和春节临近,我国人口开始大规模流动。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将达到20.95亿人次,比去年增长99.5%,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出务工人员。由于大批更多

2023-01-18

中经评论:提升预算透明度

预算经常被称为政府收支的“账本”,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财政部发布2021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显示,地方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基本实现应公开尽公开。同时,部分地方预决算公更多

2023-01-17

中经评论:用好消费券 搅动市场“一池春水”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每年春节前后,都是传统消费旺季,此时发放消费券,更能事半功倍。这一方面减轻了家庭的成本负担,更好地激发了人们“买买买”的欲望;另一方更多

2023-01-17

中经评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夯实“耕”基

核心观点: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就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是题中应有之义。尽管各地农田自然禀赋和建设情况都不一更多

2023-01-17

中经评论:实现“种牙自由”还有多远?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改革,就是在攻克一个个“史上最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在平衡种植牙的供需中充分满足患者需求,保证质价相符,人们就能少一些“望更多

2023-01-17

“约法三章”强化股东出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日前公开征求意见。草案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对股东的出资责任进行了进一步强化。这将更好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用法治化更多

2023-01-17

期待继续“双向奔赴”

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与在华外资企业加强合作,共渡难关,创造了引人瞩目的发展成就。2023年,中国和外资企业都有充足理由继续“双向奔赴”,进一步实现合作共赢。更多

2023-01-17

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近期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提出要“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并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多

2023-01-17

促进科技与资本更好融合

A股市场融资结构正不断优化。数据显示,2022年沪深两市共有341家企业首发上市,融资额创历史新高,其中科创板、创业板成为IPO的主力军,融资额分别达2520.44亿元、1796.36亿元。这既是我国经更多

2023-01-17

量质齐升拓宽快递赛道

近期有媒体报道快递开启了春节涨价模式,与此同时,对于包裹积压、快递配送慢的讨论也时常见诸社交媒体和微信群。能不能让配送效率和快递企业利益达到最佳平衡点,考验企业智慧和政更多

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