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来源:财经时评网  发布时间:2023-01-18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蕴含丰富时代内涵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形象化表达,这两者绝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新能源汽车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生产和生态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可以激发更大的创新动能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升可持续生产力,对于科技发展和绿色消费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 全球时事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诠释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这种生态优势是金子换不来的。绿水青山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要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成为共识和行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醒认识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有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才能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才能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文化新闻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新时代10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2021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PM_2.5的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率达到了87.5%,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I—III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了84.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我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近20年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文化新闻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始终坚定不移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取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更好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能源新闻网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重大要求和根本遵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

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合肥生活网

将系统观念贯穿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更加注重系统观念的科学运用和实践深化,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系统思维,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多重目标中,寻求探索最佳平衡点。确保安全降碳,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在绿色转型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俞 海 宁晓巍)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刘长全:如何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

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要提升我国农业科更多

2023-01-18

辛贤:加快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更多

2023-01-18

刘宗巍:车企有必要自建供应链吗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整车企业通过采取自建供应链的方式,应对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货稳定性下降等带来的挑战。比如,宝马、广汽、蔚来等车企均投入重资建设自己的电池项更多

2023-01-18

提前谋划应对春节用工荒

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和春节临近,我国人口开始大规模流动。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将达到20.95亿人次,比去年增长99.5%,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出务工人员。由于大批更多

2023-01-18

中经评论:提升预算透明度

预算经常被称为政府收支的“账本”,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财政部发布2021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显示,地方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基本实现应公开尽公开。同时,部分地方预决算公更多

2023-01-17

中经评论:用好消费券 搅动市场“一池春水”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每年春节前后,都是传统消费旺季,此时发放消费券,更能事半功倍。这一方面减轻了家庭的成本负担,更好地激发了人们“买买买”的欲望;另一方更多

2023-01-17

中经评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夯实“耕”基

核心观点: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就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是题中应有之义。尽管各地农田自然禀赋和建设情况都不一更多

2023-01-17

中经评论:实现“种牙自由”还有多远?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改革,就是在攻克一个个“史上最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在平衡种植牙的供需中充分满足患者需求,保证质价相符,人们就能少一些“望更多

2023-01-17

“约法三章”强化股东出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日前公开征求意见。草案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对股东的出资责任进行了进一步强化。这将更好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用法治化更多

2023-01-17

期待继续“双向奔赴”

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与在华外资企业加强合作,共渡难关,创造了引人瞩目的发展成就。2023年,中国和外资企业都有充足理由继续“双向奔赴”,进一步实现合作共赢。更多

2023-01-17

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近期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提出要“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并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多

2023-01-17

促进科技与资本更好融合

A股市场融资结构正不断优化。数据显示,2022年沪深两市共有341家企业首发上市,融资额创历史新高,其中科创板、创业板成为IPO的主力军,融资额分别达2520.44亿元、1796.36亿元。这既是我国经更多

2023-01-17